央廣網-海南一養殖基地人工繁育成功40萬珊瑚幼蟲
央廣網???月24日消息(記者朱永)記者近日在海南萬寧一家人工珊瑚養殖基地了解到,該基地近期在人工可控環境下成功繁育40余萬珊瑚幼蟲。據該基地的負責人介紹,成功進行人工可控A屬珊瑚的有性繁殖,對低成本、大面積恢復海洋珊瑚礁具重要意義。
走進位于山根鎮排溪村的海水養殖基地,各種各樣的珊瑚和硨磲,一個集中了珊瑚、硨磲、藻類、魚類等生物的“海底世界”養殖模式在這里可以完全依靠太陽光作為驅動力,投喂的食物經過食物鏈生物的多重濾食,完全被分解、利用,最終融為整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,變廢為寶,完全沒有營養鹽的殘留、累積,整個養殖過程也不可以使用任何藥物。
汪遠說經過不斷的探索,該基地完成了A屬(Acropora)造礁珊瑚在與外界隔離的人工循環水環境下,從珊瑚小斷枝起,經過2年多的培育成長為直徑20CM以上的母體(無性繁殖),到在人工可控環境下排精排卵(有性繁殖)全過程。
“珊瑚有性繁殖的技術難點主要在獲取健康受精卵這一環節,它對精子、卵子的質量、水質、水溫、水流等要求都很高?;剡@次有45塊珊瑚排卵,共獲取健康浮浪幼蟲40萬個左右,效率非常高,解決了珊瑚人工繁殖規?;慨a的最大瓶頸。”汪遠說。
汪遠表示,人工可控A屬珊瑚有性繁殖的意義在于A屬珊瑚是自然界珊瑚礁主要品種,占統治地位,也是做野外生態修復的主要品種。目前用于野外珊瑚修復的珊瑚苗主要來源都是無性繁殖,即采集野生珊瑚再分枝培育,而無性繁殖主要問題是效率比較低,成本高,野外環境也很不穩定,很難滿足大面積的珊瑚修復。在陸地上的生態循環水技術通過人工控制陽光、水溫、食物及水體各種元素含量,可以為珊瑚提供最適合的生長環境,實現珊瑚的快速生長和有性繁殖,整個過程對野生珊瑚礁沒有任何影響。珊瑚有性繁殖可以在短時間低成本獲取海量珊瑚種苗,使野外珊瑚大面積修復種植成為可能。有性繁殖還可以通過雜交定向選育出耐高溫、抗逆性強、抵抗寄生蟲、生長迅速、顏色艷麗的新品種,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向。
該基地與中科院南海所合作開展人工繁育珊瑚及硨磲科研項目,海南省瓊海中遠藍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執行。